卡车撞上限高杆,一定是司机负全责吗?
作者:奶罐车来源:http://xnc.xdqj.com/时间:2019-08-25
从限高架到限高杆,从固定式到活动式,从手动到智能,限高设备日益丰富,种类越发多样,操控更加便捷。
但是限高杆的安全问题依旧很突出,限高杆被毁、车头撞瘪、车身削顶甚至车毁人亡,这样的意外事故屡见不鲜,从拦路虎到夺命杆,从保护路基到伤人性命,到底是设置缺陷还是管理疏忽还是驾驶司机马虎大意?
其实对于事故缘由、责任判定应该就事论事、不能一概而论。
活动限高杆设计、维护、存在漏洞,撞上了不一定是全责!
可最近发生一桩货车撞上限高杆的事故,交警却百分之百判定货车司机的全责。这样的判定是否有失公平?
事故发生陕西西安蓝田市早上8点,限行路段、限行时间撞上限高杆司机难辞其咎,但是限高杆作为一种道路限行的交通设备,平常也存在维护不到位、人员管理疏忽的问题。
本身货车撞上活动限高杆,也是稀疏平常。之所以引人注目就是交警、司机各执一词,对于责任判定存在异议。
交警一口咬定司机撞上限高杆,属于撞上固定物司机全责。司机却坚持当时活动限高杆没有合上也不固定,风一吹结果限高杆就砸向驾驶室。
其实当下限高杆种类多样,有固定限高杆也有活动限高杆。活动限高杆一种是两端升降、一种是中间活动、还有底部设置滑动轮推移。
确切来说活动限高杆自身零部件有活动部分,并不能完全算固定物。外加手动设置关合一旦人员管理疏忽很容易导致意外。如果常年累月使用中,活动限高杆衔接零件锈蚀。不维修、不处理衔接部位脱落,也难免断裂发生意外。
限高杆的存在很尴尬,这四点不到位凭什么撞上算全责?
当下限高杆的存在很尴尬,首先就是管理漏洞,日常管理中存在主体不明、责任不清的现象,往往有人设立,无人管理,无人维护。
除了管理漏洞,限高杆标识错误也很普遍。限高标识数字代表限高杆允许通行高度,一旦发生错误,很容易导致司机错判通行高度,发生碰撞事故。
但有人却不在意、随意调节限高杆高度。甚至有的时候会发生早晚不符,早上限高杆的标识数字和活动限高杆允许通行的高度是一致的,晚上却出现不一致的情况。
除了以上两点,限高杆安全防护、提醒不到位的问题也很突出。路标指示牌、减速带、限高牌、警示灯、智能报警器五大保命神器配备完善,一定能大幅度减少碰撞事故。可事实上这些安全提醒设备配备极度缺乏,有的地方甚至一个都不配备。
最后一点,就是限高杆法律空白,限高杆身份尴尬,设置主体随意、选址随意、材质、颜色、造价标准不一。一旦发生意外,赔偿标准不清晰、责任一边倒、索赔金额还高,轻伤破损几百到上千,重伤断裂就得万八千。
虽然限高杆设置主体不一、厂家不一、限制高度不一。但对于限高杆的管理应该从源头把控,设置主体把控、责任分工明确、监督管理到岗。限高杆设计标准应该统一,材质、颜色、造价等等都应该有一定的的参照范畴。
对于限高杆的管理也应该做的定期检查、定期维护、定期更新调整。除此之外,限高杆作为一种道路限行的交通管理设备,法律上要明确身份,发生意外也好有相应的责任判定依据、索赔标准。
其实限高杆不是一劳永逸的懒政帮凶,更不是包治百病的环保良策,任何一刀切的应对、一概而论的判定都是不可取的。
当然如果限高杆的设计、设置、管理没有纰漏、提醒到位,撞上限高杆肯定赔偿少不了,但如果限高杆存在设置混乱,责任不清晰,提醒不到位,维护管理不尽职的问题,那么就算撞上也不能算司机全责。
当然这也不是你遇到限高杆硬碰硬的借口。出门在外安全第一,时刻谨记小心驾驶才是第一位的。
碰上限高杆一定要减速慢行,千万别盲目预估侥幸通行,否则一旦撞上肯定就摊上事了,费时误工不说,闹心烦躁不算,赔偿损失肯定少不了。
但是限高杆的安全问题依旧很突出,限高杆被毁、车头撞瘪、车身削顶甚至车毁人亡,这样的意外事故屡见不鲜,从拦路虎到夺命杆,从保护路基到伤人性命,到底是设置缺陷还是管理疏忽还是驾驶司机马虎大意?
其实对于事故缘由、责任判定应该就事论事、不能一概而论。
活动限高杆设计、维护、存在漏洞,撞上了不一定是全责!
可最近发生一桩货车撞上限高杆的事故,交警却百分之百判定货车司机的全责。这样的判定是否有失公平?
事故发生陕西西安蓝田市早上8点,限行路段、限行时间撞上限高杆司机难辞其咎,但是限高杆作为一种道路限行的交通设备,平常也存在维护不到位、人员管理疏忽的问题。
本身货车撞上活动限高杆,也是稀疏平常。之所以引人注目就是交警、司机各执一词,对于责任判定存在异议。
交警一口咬定司机撞上限高杆,属于撞上固定物司机全责。司机却坚持当时活动限高杆没有合上也不固定,风一吹结果限高杆就砸向驾驶室。
其实当下限高杆种类多样,有固定限高杆也有活动限高杆。活动限高杆一种是两端升降、一种是中间活动、还有底部设置滑动轮推移。
确切来说活动限高杆自身零部件有活动部分,并不能完全算固定物。外加手动设置关合一旦人员管理疏忽很容易导致意外。如果常年累月使用中,活动限高杆衔接零件锈蚀。不维修、不处理衔接部位脱落,也难免断裂发生意外。
限高杆的存在很尴尬,这四点不到位凭什么撞上算全责?
当下限高杆的存在很尴尬,首先就是管理漏洞,日常管理中存在主体不明、责任不清的现象,往往有人设立,无人管理,无人维护。
除了管理漏洞,限高杆标识错误也很普遍。限高标识数字代表限高杆允许通行高度,一旦发生错误,很容易导致司机错判通行高度,发生碰撞事故。
但有人却不在意、随意调节限高杆高度。甚至有的时候会发生早晚不符,早上限高杆的标识数字和活动限高杆允许通行的高度是一致的,晚上却出现不一致的情况。
除了以上两点,限高杆安全防护、提醒不到位的问题也很突出。路标指示牌、减速带、限高牌、警示灯、智能报警器五大保命神器配备完善,一定能大幅度减少碰撞事故。可事实上这些安全提醒设备配备极度缺乏,有的地方甚至一个都不配备。
最后一点,就是限高杆法律空白,限高杆身份尴尬,设置主体随意、选址随意、材质、颜色、造价标准不一。一旦发生意外,赔偿标准不清晰、责任一边倒、索赔金额还高,轻伤破损几百到上千,重伤断裂就得万八千。
虽然限高杆设置主体不一、厂家不一、限制高度不一。但对于限高杆的管理应该从源头把控,设置主体把控、责任分工明确、监督管理到岗。限高杆设计标准应该统一,材质、颜色、造价等等都应该有一定的的参照范畴。
对于限高杆的管理也应该做的定期检查、定期维护、定期更新调整。除此之外,限高杆作为一种道路限行的交通管理设备,法律上要明确身份,发生意外也好有相应的责任判定依据、索赔标准。
其实限高杆不是一劳永逸的懒政帮凶,更不是包治百病的环保良策,任何一刀切的应对、一概而论的判定都是不可取的。
当然如果限高杆的设计、设置、管理没有纰漏、提醒到位,撞上限高杆肯定赔偿少不了,但如果限高杆存在设置混乱,责任不清晰,提醒不到位,维护管理不尽职的问题,那么就算撞上也不能算司机全责。
当然这也不是你遇到限高杆硬碰硬的借口。出门在外安全第一,时刻谨记小心驾驶才是第一位的。
碰上限高杆一定要减速慢行,千万别盲目预估侥幸通行,否则一旦撞上肯定就摊上事了,费时误工不说,闹心烦躁不算,赔偿损失肯定少不了。
上一篇:卡车吃胎怎么回事?卡车吃胎问题原因
下一篇:重卡市场面临“两大利空一大利好”
您可能对以下信息感兴趣?
- 2021-01-12外国公路不收费?只是运营模式不同罢了
- 2019-11-21哪款国产重卡最省油,最能为您赚钱?
- 2019-12-04重磅出击 陕汽重卡国六全系产品发布
- 2020-07-09里程碑,全球首款燃料电池重型卡车开始投放市场
- 2021-03-03空车质量检测9月1日起实行,蓝牌轻卡彻底慌了
- 2021-01-29年检新标开始实施 空车质量等检查更难过审
- 2019-09-23全国3000万左右的卡车司机的利益无人关注
- 2020-08-10蓝牌货车拉绿通需要营运证么?冷藏车都要办!